给梨子套袋有讲究
(2020-06-13)
“给梨子套袋不仅可减少病虫危害和减少农药污染,还能改善果实外观质量,提高经济效益。但是在套袋前和套袋中必须要把握好六个关键。”梨子套袋有讲究,套前准备要充分。
一、加强肥水管理
对套袋的梨树要加强肥水管理,确保强壮树势。在秋季就要以充分腐熟的鸡粪作基肥,每亩用量4000公斤,并配合施硼砂10公斤和过磷酸钙复合肥200公斤。生长期适时叶面喷肥,对有缺硼引起疙瘩梨的果园,可在花期喷施2次0.3%硼砂溶液。此外在套袋前要结合喷药喷施2—3次优质钙肥,以减少因缺钙引起的裂果及生理性病害。
旱季适时灌水,雨季及时排水,避免土壤水分骤变。同时要合理修剪,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。
二、合理授粉负载
建园时合理配置授粉树,授粉树应达到15%左右。花期选用丰水、黄金、绿宝石、水晶等品种的混合花粉进行人工授粉,严格疏花、疏果,注意选留花序第2、3、4序位果中的一个,留单果,每20厘米留1个果,使叶果比达到40∶1,留果形端正的边果、侧向果、无病虫害果、生长正常的短枝果,不留腋花芽果、畸形果、弱小果、病虫果,不选果台副梢和萼片残存的果实。每亩留果量保持在1.2万个左右,产量确定在3000—4000公斤。
三、选择优质果袋
目前市场上梨纸袋种类繁多,应合理选择纸袋。对纸袋的基本要求是:遮光度良好,经风吹雨淋后不易变形、不破损、不脱蜡,雨后易干燥,对梨果的不良影响极小。有的纸袋经药剂处理后,袋内的病虫少。袋的规格通常为宽14~16厘米,长18~19厘米,袋口中间有一半圆缺口,便于张开纸袋,袋口底部两侧有出气孔,便于雨水流出,以免袋中积水。
对不同的梨品种,应选择不同的纸质、纸层和颜色。
四、搞好病虫害防治
套袋前搞好病虫害防治是套袋能否成功的关键技术。首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通过冬春清园、剪除病虫枝、深翻树盘、浇封冻水等措施,减少越冬病虫源。生长季节则通过剪除病梢、病叶及病果,控制再侵染源。其次提倡生物防治,要在果园内保护或人工放养捕食性天敌,达到以虫治虫。
化学防治要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,抓往关键期进行:在花芽膨大期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。盛花后期花瓣脱落60%时喷施5%阿维菌素5000倍液+40%福星4000倍液,以防治梨木虱、黑点病、黑星病、黑斑病等。
6月份雨后喷25%灭扫利2000倍液以防治绿盲蝽、黄粉虫、康氏粉介、黑斑病等。7月上中旬果实迅速膨大期,喷布15%哒螨灵3000倍液+80%必得利1000倍液。果实采收期喷布菊酯2000倍液+20%三唑酮2000倍液,以防治黄粉虫、康氏粉蚧等。
喷药时注意喷细、喷匀、喷严,做到既不漏喷,也不重喷,既提高防治效果,又防止药害。
五、适时套袋
套袋应在落花后15~45天、疏果后至果点锈斑出现前进行。目前所使用的纸袋经透光度测定,大部分透光率均在1%以下,在幼果期过早套袋会影响果粒的发育,过晚套袋则果皮转色较晚,外观色泽较差,气孔变成果点,角质层表面易发生龟裂。尤其是青皮梨,当大小果分明、疏果完成后就应着手套袋。过晚,果点变大,果实颜色变深。
对一些易生锈斑的品种,为减轻锈斑的发生,在幼果期增加一次小果套袋,一般在着果后可分辨果实形状时开始疏果,待确定留果数,即使用单果小套袋,最晚套小袋时间应在谢花后20天完成,否则失去意义。
套小袋后20天左右就应加套大袋,气温高且烈日无风天气,套袋时间应提早,否则袋内温度过高,可能使果皮变色甚至日灼或裂果,气温低且经常有微风的天气或海拔较高的冷凉地区,适当推迟套袋时间影响不大。海拔高、日夜温差大、雨量少的地区,两次套袋效果佳。套袋时期应是在果皮开始转粗期间最理想。
六、套袋顺序
先套上部果,再套下部果,先套内膛果,再套外围果。套袋时先将手伸进袋中,使袋彭起来,托起袋底,使两底角的通气放水孔张开,手持袋口下2~3厘米处,套上果实,从中间向两侧依次折叠袋口,然后于袋口下方2.5厘米处用纸袋自带铁丝绑紧。
果实袋应捆绑在近果台的果柄上部,绑口时千万不要把袋口绑成喇叭状,以免积存药液流入袋内,引起药害。
给梨子套袋的知识,万华果业梨花粉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,希望广大果农给梨子套袋的时候多加注意!